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既方便居民疏散,又易于政府救灾和群众安置;定期向社会公布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欧博体育app面积、避难功能、可容纳人数及避难路径指引等信息……为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欧博体育app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徽省司法厅制定了《安徽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征询社会公众意见。
记者了解到,本办法所称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了应对地震、台风、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事件,按照规划和相关标准建设,用于应急避难人员安置,具有一定生活服务功能的安全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平灾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既方便居民疏散,又易于政府救灾和群众安置,保障安置群众基本生活。
在建设选址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和建设,利用现有或者拟建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人防工程等适宜场所,按照规划和标准分级分类统一建设或者确定应急避难场所;整合应急避难空间资源,推进综合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应当利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办公用房、村民活动室、文体场馆等公共设施和场地空间,规划建设乡村应急避难场所。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有关公共设施重点部位应当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基础设施,具备紧急避难功能。城市更新应优先保障应急避难通道建设和场所设施平急两用改造,通过提升学校、公共场馆抗灾能力和增建防灾公园等方式,提升老城区防灾减灾能力。
征求意见稿指出,应急避难场所运维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定位,科学划分有关功能区,配置相应应急设施设备,配备相关物资,并设置相应的标志标识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地区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定期向社会公布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面积、避难功能、可容纳人数及避难路径指引等信息。
此外,应当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在交通干道、交通枢纽等显要位置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位置指示牌。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居民区、商场、超市、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地及疏散道路交叉口,设置避难路线等引导性标志标识。
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维护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急避难设施设备和标志标识牌等,评估场所基本功能,保持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通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和标志标识牌。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采用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救灾物资调配相结合的方式,储备与可容纳避难人员规模相适应的基本生活、医疗救治等应急物资。
根据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对工作需要启用应急避难场所的,由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作出决定。应急避难场所运维单位应当按指令及时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并配合做好疏散、安置、救助等相关工作。紧急情况下,应急避难场所运维单位应当根据避险需求,立即开放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做好下列工作:开展避难人员登记,设置应急棚宿区和物资供应点,保障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需要;建立临时医疗点,为避难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卫生防疫工作;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供电、供水、通信需要;配置临时应急厕所和垃圾污物回收设施,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组织协调运输力量,做好人员、物资的运输工作;维护应急避难场所治安管理秩序;组织动员志愿者参与应急避难场所志愿服务活动等。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急时需要,可以征用辖区内符合要求的安全场所,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并依法给予补偿。应急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依法作出关闭应急避难场所的决定,并组织避难人员有序撤离。应急避难场所运维单位应当对场所进行清理,对有关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恢复场所原有功能。记者 汪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